108.04.12,day2-1,上午參觀大報恩寺遺址公園,午後前往揚州,參觀揚州雙博館、古運河及東關老街。
明成祖朱棣,或稱永樂帝,是明朝第三代皇帝。朱棣為了紀念母親,於永樂十年(1412年)開始建造大報恩寺,歷時19年。整個建築群規模宏大,金碧輝煌,其中一座琉璃塔,九層八面,高達78.2米,塔身貼白瓷面,屋頂、拱門等飾以五色琉璃磚。角梁下懸掛風鈴152個,日夜作響,聲聞數里。
明清時代,一些外國人來中國傳教或做生意,對這個建築深感震驚,所以在一些國外的遊記及繪本中有大報恩寺的記錄及圖像。
後來這個塔寺毀於太平天國戰火。2004年南京市政府開始籌畫修建事宜,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於2015年12月開園。
重建工程中,2008年在大報恩寺琉璃塔下發現的宋代長干寺地宮,距今千年,是全國最大的豎穴式地宮,歷史上寺塔屢毀屢建,地宮也從未擾動,實為奇跡。大報恩寺遺址被專家稱之為「規格最高、規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中國古代寺廟遺址」,並被評為「2010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」。
旅遊中我通常對古蹟文物的興趣不大,但是這個景點有讓我震驚感動,整體內容太豐富,若仔細看根本半天看不完,所以我也只選擇感興趣的部分照相,還照說明牌,回來查資料才搞清楚了一些。
進入園區後,中央走道通向一大棟環形建物,走道兩側有碑亭各一。如下圖1及2所示,左方是入口,右方是展廳,在建物內順時針方向走,一路上參觀古代宮殿地下遺址及出土文物和各式展覽品。
下圖1中見到古代溝渠及大報恩寺中軸線上的御道遺址。
下圖1,琉璃拱門。
下圖1,琉璃官窯。
下圖1,琉璃塔模型。
下圖2,改建後的琉璃塔。改建的琉璃塔在建物中央庭園的後方,以輕鋼架和玻璃施作,和原來的塔不完全相似。主因是塔下方為地宮遺址,怕承載過重造成損傷。
2008年,在南京大報恩寺遺址發現了其前身長干寺地宮,出土的鐵函中發現了七寶阿育王塔,內藏「佛頂真骨」、「感應舍利」、「諸聖舍利」,乃佛門聖物。
宋代長干寺地宮,在距地表4.2公尺處,有一塊方形覆石,覆石下為方柱形石函,石函內藏鐵函。 鐵函內部放置阿育王塔。
石函壁上碑文記載:內用金棺,周以銀椁,並七寶造成阿育王塔。 碑文中也記載了阿育王塔中供奉的聖物及建造的史實。
琉璃塔底座有展間,其下是地宮,展間供奉地宮出土的感應舍利,供奉在按1:1複製的阿育王塔的塔身中,保存在水晶瓶內。
除了考古的文物外,館中還有許多宗教、繪畫、雕塑等的展示。另外有利用現代科技燈光布置的場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