雲林縣的大埤鄉是酸菜的主要產地,台灣的酸菜大部分是大埤鄉製造生產的。酸菜的原料是芥菜,新鮮的芥菜放進大桶子裡,用鹽醃製一段時間後成為酸菜,芥菜的生產期約在農曆年前後,所以醃製酸菜的時間多半在1月到過年前。
醃製酸菜後的廢棄鹽水會使土壤鹽化或造成水汙染,所以政府在大埤鄉的大德村設置了酸菜專業區,採集中處理及現代化防汙設備,以求解決這個問題。專業區旁邊有一棟大埤酸菜館,內部有許多資料及圖片展示。
相關連結:雲林縣大埤及彰化的九龍大榕公
106.12.14,我們去逛大埤,那時候酸菜已經醃製完成收完了,108.02.12,到雲林逛,順道又去了,此時大埤酸菜已經醃製入桶了。想要看製作酸菜的場面應該1月中旬來才對。
酸菜專業區因安全問題考量禁止進入參觀,而我們很想照製作酸菜的場面,於是到村莊中找目標,看到一間工廠,前方有很多巨大的水泥材質的醃製桶,今年的酸菜已經醃製完成,桶子上方都壓著大石塊,被壓在下方的是撒過鹽的芥菜(灑鹽這個步驟最有特色,可惜我沒有機會看到或照到)。
我心想桶子那麼大那麼深,人家工作時如果有攝影者在那邊擠,真的有危險性。
其中一個大桶已經將上方的石塊去掉,桶底好多好多黃黃褐褐的菜(說實話,看起來很髒)(不過還要再沖洗整理的),桶裡有輸送帶,這一桶酸菜已經醃好了,準備取出作處理。
106.12.14,工作人員正在收酸菜,以叉耙將酸菜送上輸送帶。
後方的工廠中,幾個女性工作人員正在整理醃過的酸菜,將之去除雜葉,送去沖洗,裝筒。
芥菜,十字花科植物,台語唸作掛菜, 葉片大,吃起來有苦味。
以下雲林縣土庫鄉的芥菜田。
這一張相片中的芥菜田在新營附近,有趣之處是後方正好有高鐵車輛開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