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07.04.01,day6-1,從雅安來到犍為縣。上午荥經縣參觀砂器廠,下午犍為縣參觀羅城古鎮。滎經縣屬於雅安市,犍為縣屬於樂山市,都在四川。

在荥經參觀砂鍋的製作過程,給我們意外的震撼和驚喜,我們的行程表稱之為參觀燒砂磁,那是啥大家都沒概念,我團的開車師傅還差點找不到地點。

到了砂鍋一條街,店鋪的後方就是工坊,我們到達時正好砂鍋出爐,熱氣騰騰,火光熊熊,眾人頓時情緒沸騰,快門猛壓。(我團是攝影團,導遊有和店家協議過的)

DSC_0425.JPG - 2018四川金川、丹巴、新都橋等


DSC_0427.JPG - 2018四川金川、丹巴、新都橋等

 

荥經生產砂器有千年的歷史了,傳統的手工藝製作,土與火的交融之美,讓人覺得感動。

當時在工坊四處繞,亂照相,回家後,上網查了製作過程,這才將相片和製程配上了,至於有無配錯,我也不知了。

1、採料、粉碎、攪拌:

原料是當地特產的一種黃色黏土,將之粉碎後後加上煤炭粉攪拌,成為黑色的泥。

DSC_0089.JPG - 2018四川金川、丹巴、新都橋等


DSC_0114.JPG - 2018四川金川、丹巴、新都橋等

 

2、製胚、晾乾:

下圖1,將黑泥抹在盆狀模型的內緣,待乾燥後取下成為粗坯。下圖3及4,師傅在手拉坏的機器上將粗坯整形、加高,再以人工加上壺嘴、把手或裝飾品。

下圖2,左方為粗胚,右方為整形完成的泥胚。

DSC_0207.JPG - 2018四川金川、丹巴、新都橋等


DSC_0208.JPG - 2018四川金川、丹巴、新都橋等


DSC_0096.JPG - 2018四川金川、丹巴、新都橋等


DSC_0099.JPG - 2018四川金川、丹巴、新都橋等

 

3、焙燒:

燒坯的窯洞是在地面挖坑,圓形的大窯蓋以長木桿吊掛,窯蓋放上去或拿起來時,由師傅操縱長桿,運用摃桿原理操作。

窯洞中放入煤炭及稻草作為燃燒材料,點火將窯燒熱,將泥胚排放在坑中,蓋上窯蓋,約1小時後出爐。

出爐時,窯工穿著土黃色的防熱衣,帶著大斗笠,以長桿將燒成金紅色的砂鍋勾起,放入另一坑中。

DSC_0318.JPG - 2018四川金川、丹巴、新都橋等


DSC_0325.JPG - 2018四川金川、丹巴、新都橋等


DSC_5053.JPG - 2018四川金川、丹巴、新都橋等


DSC_5183.JPG - 2018四川金川、丹巴、新都橋等


DSC_9807.JPG - 2018四川金川、丹巴、新都橋等

 

4、上釉、再度出爐,入庫:

砂鍋挪到另一個土坑中,倒進含油的杉木粉屑,火光瞬間冒起,再覆蓋一層面炭上去,這一步驟即為淬火和上釉。

DSC_0389.JPG - 2018四川金川、丹巴、新都橋等


DSC_0337.JPG - 2018四川金川、丹巴、新都橋等


DSC_9853.JPG - 2018四川金川、丹巴、新都橋等

 

四川熒經砂器的製作過程,看了以上的說明您還是不清楚?看過影片就會明瞭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eng 的頭像
    heng

    老徐自說自話2

    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