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義市建置了兩座公共藝術新地標,由當地藝術家王文志先生設計,2011年,「月影潭心」,位於蘭潭水庫邊。2012年,「森林之歌」,在文化路地下道旁。
月影潭心是以鋁片編織而成,而森林之歌的建材是漂流木、黃藤、鐵軌、石頭,兩座建物在夜晚都有燈光變化,在白天和黑夜,呈現不同的迷人風情。
關於這兩個藝術作品的代表意像,我就直接抄襲了,放在本篇的最後。
森林之歌,黃藤編織的隧道,通向中間的堡壘。
月影潭心,鋁片編織的隧道,通向中間的鳥巢。
在月影潭心的鳥巢中心,我看到狗主人帶狗照相,於是偷搶了鏡頭。三個可愛的犬寶貝,由右至左,愛睏的、想吃的、皺臉的。
月影潭心,坐落於嘉義市後花園-蘭潭風景區,係由鋁片編織的縷空主題結構,月光下光影幻化,獨特的美姿,如鳥巢構築在潭水之上,呼應周遭樹群鳥隻,充滿自然野趣氣息。以「月影潭心」為設計主題,「月影」代表「泛月」美景,「潭心」為湖心波紋,諧音「談心」則為遊潭閒情,傳達蘭潭之「月、水、遊潭」的地景意象;陶製的底部圓潭水滴,彷彿蘭潭源源不絕水源,延伸出色彩夢幻。中間鳥巢上半部如桃子,象徵嘉義市「桃城」古名;側邊樹巢如火雞尾端般矗立,令人聯想到本地盛名的「火雞肉飯」;造型上融入嘉義市的人文與觀光特質。
森林之歌,座落於縱貫鐵路與阿里山鐵道之間,於嘉義市文化中心的後方,地下道旁,是火車進入嘉義市區的必經之路,地點顯目,成為許多攝影愛好者的拍攝地點。 森林之歌,王文志運用嘉義的在地材料,打造出這座具有意境的【蛋塔】,運用嘉義縣林務局所提供的漂流木、廢棄阿里山鐵路鐵軌、黃藤以及石頭等,打造出高約14公尺、寬約55公尺的藝術建築,起初的發想來自於阿里山神木的高聳,以及鐵道的歷史,將大量的樹木綑綁環繞,一層一層的堆疊成高塔,進入建築本體之前的廊道,是運用黃藤所編織而成,像進入山洞般的穿越高塔,象徵著嘉義林業的興盛,以及鐵路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