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02.07.04,day7-3          遊覽了錫安峽谷,我們由錫安--卡麥爾公路(Zion--Mount Carmel Highway)離開,前往今晚的住宿點。這條路和進來時的路不同,來的時候經由南口,離開時是經由東口。

開這條路會先經過一個隧道,在隧道內只能單向通行,所以有交通管制,我們在隧道口等了一會兒,讓對向車輛先過。此時左方是溪谷,谷旁山上有一個尚未穿透的拱門,想像著時光繼續流逝,地質持續變化,有一天,此處可能有個穿透的岩石拱門,也可能會完全崩毀,失去蹤影。

隧道長1.8公里,有著六道大型的弓形切口。我們在隧道口等待,一會兒後會穿過下圖1中右方這座山頭,下圖2是這座山頭,山壁上看到一個孔洞,那是這個隧道的通風口(或稱為觀景窗)

下圖3的影片,是在隧道內,經過觀景窗時往外拍攝,窗外景物一閃就過了。



 

出了隧道後不久,哇,大美景出現了。山路蜿蜒在群山中,而那山,有紅色的和白色的,像千層派一樣,層理漂亮極了。路很窄,不能停車,先看一段影片。

 

終於來到公路較開闊處,可以停車了,大家下車賞景及照相。








 

看了千層派,路旁又看到豆腐檯子,再度停車照相,這就是棋盤台地(Checkboard Mesa),岩石表面有著格子狀的溝紋。

在台灣野柳有豆腐岩,在美國錫安有棋盤石,兩者外觀都是在岩石上的格紋,不過形成的原因不同。

豆腐岩:岩石受到壓力推擠,形成大致互相垂直的裂縫,叫做節理。海水沿著節理裂縫不斷侵蝕、切割,逐漸切出明顯格子狀的溝紋。

棋盤石:水平線條是砂岩沉積時形成的層理。垂直線條是砂岩後來受到侵蝕而形成裂縫。(詳細說明放在最後)



 

以下相片從車上照的,岩石上的紋路太美了。




 

由字面來翻譯,Checkboard是棋盤,Mesa是平頂山或台地。我們在錫安--卡麥爾公路上看到的巨岩,表面上有格狀的分割紋路如棋盤,而山的頂部是平頂的。

水平的線條,一般稱之為交錯層理(cross bedding),顯示出此處的那瓦霍砂岩(Navajo sandstone)當初沉積形成時的層次。風將砂粒吹在一起成為砂丘,後來砂丘被掩埋於地下,受到壓力,砂粒和方解石、氧化鐵膠結成為砂岩。經過漫長時光,這些砂岩因地殼上升而突出於地表。

垂直的紋路的形成,來自於砂岩表面受壓力或侵蝕作用而有淺層的破碎。造成這些破碎的原因可能是:岩石的伸縮、溫度變化、乾濕變化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eng 的頭像
    heng

    老徐自說自話2

    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