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3.12.18,在網路上看到相片,虎尾的美人樹道路燦爛開花中,哇,驚艷,立馬出發,賞花去。40分鐘後,到了目的地,真不是蓋的,好美。溝渠旁兩大排粉嫩一路延伸,有櫻花的fu,賞花人攝影人來了不少,台灣真方便,網路和道路都發達。
美人花道在虎尾的建成路上,這條路是東西向的大道,可通往未來的雲林高鐵站,路的南側沿線有條大排水溝,溝的兩岸種美人樹,溝旁還有慢車道,道旁圍籬內是雲林農業博覽會的場址。
103.12.18,在網路上看到相片,虎尾的美人樹道路燦爛開花中,哇,驚艷,立馬出發,賞花去。40分鐘後,到了目的地,真不是蓋的,好美。溝渠旁兩大排粉嫩一路延伸,有櫻花的fu,賞花人攝影人來了不少,台灣真方便,網路和道路都發達。
美人花道在虎尾的建成路上,這條路是東西向的大道,可通往未來的雲林高鐵站,路的南側沿線有條大排水溝,溝的兩岸種美人樹,溝旁還有慢車道,道旁圍籬內是雲林農業博覽會的場址。
林家園藝在往虎頭埤的路上,上個月中下旬,我們到新化植物園,途中見一處山坡上奼紫嫣紅,當時就打算日後專程來拜訪一下,於是有了今日之旅。來慢了一些,花朵有些凋零,老闆說,明年初會再盛放。
103.12.10,上午遊覽虎頭埤風景區,午後,我們進了這個花園,滿園九重葛花開,熱情又耀眼,原來這裡是個兼做餐飲的花園,每人低消100元。
虎頭埤位於台南新化東方虎頭山麓,是台灣第一水庫,建於清道光26年(1846年),民國43年由台南縣文獻委員會選定「虎埤泛月」為「南瀛八大景」之一,此處也是日治時期「台灣十二名勝」之一,有「小日月潭」之稱。
虎頭埤的地標,虎月吊橋,建於明治38年(1905年),重修於民國94年(2005年),除依原貌整修,並加設夜間燈光,增添虎埤泛月之美景。
新營社區大學在103年秋季班新開了一門課:森林芬多精與精油之旅。授課講師林建宗博士,一個學有專精、個性開朗活潑的年輕人。我和老公報名參加了這門課,參與了一段愉快的學習過程。104年春季班將繼續開課,歡迎大家報名參加。
課程分為室內教學和戶外踏查的部分,在課堂上,我們學習了精油的萃取方法及用途等等。而戶外教學時,我們參觀工廠或到森林中吸收芬多精、認識植物、抱樹、聚餐.....
隙頂位於嘉義縣番路鄉,在阿里山的半山腰,台18號公路約53至56K周邊。因為所處的地形為兩座山谷相夾所在,當時達邦部落原住民涉山谷的小隙下山進入諸羅城(嘉義),故名為隙頂。
這裡的氣候適合茶葉生長,因此成為阿里山主要的茶區,此外蘭花的栽培也頗為興盛。隙頂視野遼闊,可以看日出、看日落,最迷人之處是雲霧,變幻萬千,有時出現雲瀑雲海,如在仙境。
台灣詩路位於鹽水鎮田寮里,由鹽水往學甲方向的台19號公路約107.5K處,路旁會看見台灣詩路的入口意象,右轉進去木棉花夾道的小路即是台灣詩路。
何以名之為台灣詩路?因為小路旁有紅磚砌的波浪狀矮牆,牆面上鑲著陶板,板上烙燒著詩文,這近百首的文學作品,作者多為近代台灣詩人,敘述他們對台灣這塊土地人民的感情。
台南市光賢路上的光賢公園,是一個社區的小公園,公園旁是武聖夜市。這個公園種了30多棵罕見的砲彈樹,樹齡有20多年。 砲彈樹,玉蕊科,落葉大喬木,原產於熱帶美洲,初看到結實壘壘的砲彈樹,不免會詫異,果實褐色,又硬又大又圓,垂掛了滿枝條,十分特殊。
某個黃昏,我路過光賢公園,正好看到這景象,因為光線不佳,並沒有照相。103.08.22,專程再去欣賞和照相,可惜,那時果實不多,倒是見到許多花朵。
今年4月去日本賞櫻,回來後我曾Po了櫻花給的震撼和悸動,除了櫻花,當時還有各式好花開放,花團錦簇,美不勝收。
現在正好得閒,我把那次旅遊中不是櫻花的花整理在此,做個紀念。至於花名,抱歉幾乎都不知道,我只知道馬醉木、雪柳、木蘭。
多良車站位於台東縣的太麻里鄉境內,原本是南迴鐵路上一個小車站,因為業務清淡,自2006年7月裁撤。這個車站被譽為台灣最美的車站,在台9線417.5K處,有一條斜坡的岔路,路口有多良車站的大型標示牌,走一小段上去就到了。周日遊客不少,台9線路旁停了不少車輛。
車站其實拆了,月台還在,兩行紅色的欄杆很有情調,旁邊有一個觀景台,視線越過紅色欄杆和鐵軌,一路眺望到太平洋海面的水色。
103.08.26,在台30線上,我們參觀了南安遊客中心和南安瀑布,續行,很快就來到通往鹿鳴吊橋的入口處,車停路邊,由此循產業道路步行,約500公尺到達鹿鳴吊橋,過了橋後步道繼續延伸,看告示牌說明,從吊橋開始,通往卓樂國小,這一段步道為鹿鳴吊橋步道,共2.7公里,是八通關越嶺道的一部分。
不過我們只走到吊橋就回頭了,目前的鹿鳴吊橋建於民國82年,全長164公尺,橋高離水面約16M,限行10人。在吊橋旁,舊橋的橋柱仍佇立在那兒,斑駁破損,見證著歲月的流逝。
103.08.26,這一天上午,我們遊覽了南安瀑布、鹿鳴吊橋和瓦拉米步道的一小部分,包括山風一號吊橋。這一塊景區在玉山國家公園的東入口處,從花蓮玉里轉台30號公路往西行,約10公里會先到達玉山國家公園南安遊客中心,路的終點是瓦拉米步道,步道口設有停車場。
南安遊客中心的建築樸實,提供各項資訊服務,這個中心位於南安部落,被群山環繞,海拔200公尺,屬於花蓮縣卓溪鄉。遊客中心的對面,有一片稻田區。
103.08.24,台東的海岸線好美,海水湛藍,連向藍天和白雲。這一天下午,我們遊覽了東海岸線上三個景點,三仙台(台11線111K)、水往上流(台11線148K)和小野柳(台11線159K)。
三仙台很棒,是離本島很近的一個小小島,島上生長有濃密的濱海植物,還有三塊巨大的岩石,傳說呂洞賓、李鐵拐、何仙姑曾登臨此島,因而得名。
103.08.25,早上10點由台東出發,前一晚我們住在台東公教會館,先推一下這個旅館,乾淨,便宜(3人房1600),在市區交通方便,缺點是隔音較差,不過住客都很安靜,倒也沒什麼聲音。
一路開一路玩,下午3點到達玉里民宿入住。途中參觀了初鹿牧場、鹿野高台,遠觀池上伯朗大道,中餐在關山吃的,火車站前面那條路上的關山便當,生意很好,但我覺得很難吃。關山是個小地方,可是火車站建得蠻大的。
103.08.25下午,我們到花蓮縣玉里鎮的赤柯山賞金針花。赤柯山位於海岸山脈,海拔900~1200公尺,日據時代,山上生長了許多赤柯樹,其堅硬的木材可以作為槍托用。而目前在山頂的台地上,種了許多金針花,每年8至9月的花季,黃橙橙的花海景觀引來了觀光客。
從台9線287K東側轉入,轉角及沿途都有大型的看板指標,很容易找。不久後進入山區,山路蜿延彎曲,路不寬,大約就是兩台車靠很近可以會車的寬度,這樣的路程約13公里,繞久了有點難受,不是很親民的路線。
我喜歡看攀緣植物的捲鬚,攀緣植物靠著它的捲鬚,可昇天,可降地,可攀爬,可匍匐,可扭曲,可鑽縫,像個特技演員,有著一身好本領。
捲鬚扭動著輕盈苗條的身軀,伸展出難以形容的美麗。將柔弱與堅韌融合一體,以新生的嬌嫩,舞者的姿態,化身為精緻的藝術品。
木麻黃這種植物會連結到我的少年時代,因為我在糖廠宿舍住了20多年,而宿舍區的路樹多半是木麻黃。我少年時代,認識的樹種不多,大概有:榕樹,鬍鬚長長的;鳳凰木,開花好漂亮;椰子樹,樹葉掉下來可以坐在上面當拖車玩;尤加利樹,種子可以撿來串成長項鍊;再來就是木麻黃了,長著密密的綠頭髮,它算是醜的樹。
木麻黃,木麻黃科,常綠大喬木,是耐旱耐風耐鹽的植物,常栽種在海邊做為防風林。以前對它的印象是,果實很奇特,是由一片片鱗片組合成的,還有綠色的細細的一根根,像枝又像葉的東西(是枝,葉退化了),可以拔成一小截一小截來玩。
前一陣子有個新聞,玉井的白色教堂吸引了大批人潮,在假日時造成產業道路大塞車,適逢芒果季,因之妨礙了芒果的採收及運送,引致農民抗議。於是白色教堂宣佈暫時封閉。
103.07.31,遊了虎頭山,我們去玉井的隱田山房吃中餐,路怎麼走呢,很簡單,沿途各轉彎點都有大型的廣告標示,從84號快速道路末端就開始指示路徑了。
103.07.31,玉井的虎頭山,海拔239公尺,山的頂點有余清芳紀念碑及一個小公園,路旁設有停車場,這個景點的視野遼闊,山雖不高,從山頂俯望玉井盆地,滿眼的綠色植被,錯落著小小的房舍,看了很舒服。余清芳是抗日志士,他的事蹟在網路上很容易查到,請自行蒐尋。
在這一處的道路旁,有幾家咖啡簡餐店,良好的視野是其賣點,我曾經在晚上到過其中一家「綠色空間」,印象中叫了飲料和冰淇淋,不錯吃,不過夜晚望出去大部分是黑的,只有一些稀稀落落的燈光,並不吸引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