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台南市有個巴克禮公園,公園的名稱很特殊,是個外國人的名字,紀念一個對台南有貢獻的蘇格蘭人(詳細介紹在最後),以前台灣有許多公園名為中山公園和中正公園,也是紀念,只是有一些爭議性。

巴克禮公園,位於台南市中華東路三段,在台南市文化中心對面,占地約三公頃。原先為十八號公園預定地,於1993年動土興建,因地權分屬於台南縣、市,導致台南縣、市政府對簿公堂,土地因此無法開發,淪為垃圾傾倒地。(如果等到2009年才興建,台南縣市合併了,你的地就是我的地,不必打官司了,哈哈。)

2001年起,在市府與當地居民共同努力下,清運出大量垃圾及廢棄物,2003年正式更名為巴克禮公園,從這年開始,重新挖掘渠道,完成步道設置等等,巴克禮公園才蛻變重生。

我和老公出遊,通常是往野外跑,倒也不曾想過要去參觀市區的公園。如果到台南市區去,鄉下人進城,必然是看電影、逛百貨公司和吃餐館之類的。直到去年夏天我才去了巴克禮公園,小橋流水垂柳,老樹綠蔭奇木,這個公園,小而美,我很喜歡。公園內有一些特殊的樹種,吸引我的是這三種:猢猻木、美人樹和落羽松。

巴克禮公園內有一條淺溝渠貫穿,公園末端是一個小水池,去年夏天拜訪時,池畔的落羽松映照水面,綠幽幽的好迷人,我一直想著,冬天時我要再來,看黃了或紅了的落羽松,可是,畢竟是郊野比較吸引我,直到前幾天,我才又再到巴克禮公園來,晚了些,落羽松只剩一些黃葉和紅葉。

景物以外,巴克禮公園有兩點和別的公園不同,它和民宅特別接近,公園旁邊有一排房屋,居民走出自家後門就在公園裡面了。另外它是少見的沒有設廁所的公園。

下方圖片是102.06.01的巴克禮公園,下圖1、2,落羽松。

下圖3,美人樹,木棉科,掌狀複葉,枝幹上有瘤刺。

下圖4,這幾棵大樹,有羽狀複葉,不清楚是什麼樹。






 

落羽松,其實不是松,而是杉科的植物,又名美國水松或落羽杉。落葉大喬木,樹型優美,葉子細小翠綠,在冬季落葉前轉為紅褐色,充滿浪漫情調。 落羽松生長在溼地,老樹的根部常向四周隆起,形成板根,它還有一種特殊構造,稱為膝根,在樹幹周圍,生長有瘤狀或膝蓋狀的呼吸根,用以吸收空氣中的氧氣。

下方圖片是103.02.21的巴克禮公園,落羽松變色了。

下圖2,落羽松後方禿禿的高樹是猢猻樹。

下圖3,落羽松的膝根。









 

巴克禮博士,生於1849年,蘇格蘭人,於1875年時前來台灣,創辦了台灣第一所大學—台南神學院,將其基督教原文聖經翻譯成台語羅馬字,並推行羅馬字拼音及白話字運動。又從英國引進現代化的製版印刷術,繼而籌辦台灣教會公報社,發行台灣第一份報紙—台灣府城教會報。

當時中國因甲午戰爭失利,將台灣割讓給日本,當日軍南下欲進入台南府城時,全府城人心惶恐。府城仕紳遂請巴克禮博士,會見日軍司令,交涉日軍和平入城,以免無辜百姓受害。

巴克禮博士於1935年病逝於台南,他的遺體埋葬於台南的基督教墓地。巴克禮博士一生宣教奉獻及保護台南府城免受戰火之苦,貢獻其心力於台南,前後共六十年之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eng 的頭像
    heng

    老徐自說自話2

    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