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象中,經歷過三次大地震,託天之幸,都沒有受災。

半個多月前,甲仙地震發生時,我還沒有『睡到自然醒』,在劇烈的搖晃和怪聲中,我猛然跳起,徨徨然坐在床上搖來搖去,因為還在半夢半醒,搞不清狀況。待大地平靜後,我將全家巡視一番,沒有災情。

10年多前的集集地震(921),我是在搖晃中緩緩醒來,忙上樓看看兒子,發現先生已經在他們的房間了,兩個好命小子,不為之所動,照樣睡,於是我倆也下樓繼續睡覺,天亮後才知到台灣中部已風雲變色。

另一次,更久了,40幾年前,我才國小,住在台糖宿舍,當時正在公共浴室洗澡,就在天搖地動之際,我記得自己光溜溜的抓住牆上的掛衣勾,聽到旁邊的女孩哭著叫媽媽。搖完了,穿好衣服回家。

921後的某次餘震,我正好在上電腦課,一陣搖晃中,有學生開始驚叫。我發現電腦螢幕搖得像要從桌面墜落,大喊:扶好螢幕。小朋友也真乖,人人努力的壓著面前的螢幕。地震過了,驚魂甫定,有學生說了:老師,你有夠沒良心,只關心電腦,不管我們死活。全班大笑,包括我。

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何有此作為,大概因為教室在二樓,反正跑不掉,那時學校很窮,電腦很珍貴,就下意識這樣反應。

聊天中,發現這兩個名詞常被混淆,所以,把國中地球科學教材拿出來複習一下。

地震規模 : 依震源所釋放出來的總能量,按公式計算出來的數字,世界通用的為芮氏地震規模。(怎麼算,就不必說了,哈,因為我也不會。)

地震強度: 即震度,依地面震撼或破壞程度來分級。我國中央氣象局將之分為0~6級。

所以,每次地震只有一個地震規模,是數字,有小數點後一位,沒有單位。(地震規模6.4,不能說6.4級)

每次的地震,因各地距離震源的遠近,在各地會有不同的震度,所以講震度要標示地點,例如:最近的甲仙地震,台南楠西震度6級,嘉義市5級,台南市4級。

以下為參考資料:

民國53年,白河地震,芮氏規模6.5,震源深度20公里,發生於1964.01.18.8:04pm

民國88年,集集地震,芮氏規模7.3,震源深度8公里,發生於1999.09.21.1:47am

民國99年,甲仙地震,芮氏規模6.4,震源深度5公里,發生於2010.03.04.8:18am

芮氏地震規模小於5.0者為小地震,5.0~7.0者為中度地震7.0以上者為大地震。

我國中央氣象局將地震強度分為0~6級,如下表:

震度(級)

名稱

震    動    程     度

0

 

沒有感覺

1

微震

人靜止時,或對地震敏感者可感覺到。

2

輕震

門窗搖動,一般人均可感覺到。

3

弱震

房屋搖動,門窗格格有聲,懸物搖擺,盛水盪漾。

4

中震

房屋搖動甚烈,不穩物傾倒,盛水達容器八分滿者濺出。

5

強震

牆壁龜裂,牌坊、煙囪傾倒。

6

烈震

房屋倒塌,山崩地裂,地面斷裂或變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