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9.10.19,我們到新竹縣橫山鄉的大山背地區半日遊。早上先到竹35線路旁的豐鄉瀑布晃晃,續行竹35到大山背人文生態館。那裡是利用廢校後的豐鄉國小改設的,目前設有大山北月咖啡館。 原本的計畫是吃中餐、上廁所,然後去走騎龍古道,結果周一休館,始料未及,只好餓肚子憋尿去健行,一路上看風景及照相分心了倒也無所謂。
古道的入口在竹35線上,有兩個入口,相距約100公尺。步道的中間段是沿著溪谷行進,所以不論從哪個口進去都要先下坡,再來是沿溪的平路,然後是上坡。頭尾兩段路的坡度都蠻陡的,但是距離不算太長。全程2.1公里,我們慢慢走又停留,花1小時多一些。如果是別人,應該更快完成。
其實路線可以更長,在中間段有條岔路往楊石屋,那條路可以走向竹35-1線道路,也可以繞回原來步道。為了節省腳程,我們略過這一段不往楊石屋,只從左方入口(靠近國小的)進入,順時針走一個環狀,從右方入口出來。
左方入口進去後,步道兩旁是細長整齊的杉林,一路陡下,當看到一棵樹幹橫生,且長滿鳥巢蕨,就接近小溪和第一座糯米橋。
糯米橋上有著圓形的橋拱,橋側垂掛著綠色蔓性植物,遮住了完整的圓拱形狀。
過了橋,沿溪而行,步道窄小幽深,其中一段要穿越翠綠竹林。
途中路上方的坡地上有間廢棄的房舍,路旁堆積了一些廢輪胎。
然後經過一道水泥橋,之後仍是平路,只是路變寬也較為平整。
再來是一扇關著的大鐵門,從側邊可以穿過去。
來到岔路口,不轉往楊石屋去,續行原步道,來到第二座糯米橋。
糯米橋是先民的智慧結晶,以紅糖、糯米、石灰調和作為黏著劑,堆疊石塊黏合建成。橋拱是優美的圓形,橋身古舊也有植物生長於其上,地磚沾染了綠苔,呈現著滄桑的美感。
沿途好幾個類似這樣的石柱,上端雕塑著盤龍,柱身寫著景點名稱,雖然看起來古舊,不過並非古物,應該只是整修景點單位設的標示牌。
過了糯米橋就是陡上的石階,這一段上坡路年代久遠,稱為百年石階。途中有個小小觀景台,沒什麼視野。
再來就是一段石板路,路旁開了一種紅色的野花。
石板路旁有岔路,走進去不遠處,見到百年伯公廟。
終於到了出口,也算入口,回到竹35線,往上走回人文生態館取車回程。
相關連結:新竹縣大山背半日遊1,豐鄉瀑布